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

生活的藝術


13號星期五,我們打扮成胡迪崔西報告皮克斯的個案。

越來越這樣覺得,就讀研究所至今已經半年多,在學識部分好像沒什麼進步,但我對於自己的了解卻越來越深,我感覺自己可以是個好的執行人,卻不是好的發想人,又或者是我所擁有的像像能力,完完全全不是在我現在所就讀的領域所能展現,講老實話,經常覺得沒自信又痛苦。每次跟以前的朋友說到這些事情,大家都會說不會呀妳不是這樣的人呀之類的,但我想自己在這裡其實真的經常不知道要幹嘛,導致到後來每件事都很不了了之,沒什麼事情是我真的認真投入去做的。

「那你讀研究所要幹嘛?」

以前被這樣問的時候,我也會說些冠冕堂皇的理由(表情略帶惶恐),現在我已經決定了,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就是要擺張臉說:「不然我要35歲的時候被問說我碩士資格在哪裡的時候再來唸嗎?」( 聽起來有沒有很有guts!) 你可以說我膚淺也可以說我沒內涵,通通都隨便啦,懂得面對內心真正的自己也是很重要的,我也不太相信每個我周圍的同學真的都知道自己幹嘛要來讀研究所。

然而,雖然我總是不知道自己在幹嘛,在報告、助理、打工中混亂地度過我的每一天,但我覺得自己卻越來越懂得欣賞生活、感受生活、理解生活。在好天氣的時候就帶著書到羅馬廣場、沿著河堤散步、在草皮上曬太陽、夜晚的時候走在人很少的路上,看著周圍的店家打烊,在這樣日子裡,偶爾會以為自己還待在莫斯科:雖然擁有的東西不多,卻內心富足。

也許我在某些人的眼裡是個失敗者,成績普通、報告不特別擅長、理論記得沒別人好、美工能力也沒別人強,從很多外顯方面,我都不是合格的,甚至因為單身到天荒地老,似乎連女性魅力也缺乏,真的是很悲傷。我想,真實的生活裡大概沒人喜歡寂寞,但我們經常被迫習慣寂寞,所以最幸運的大概是擁有了可以信任的人,一起做喜歡的事情、一起分享有的東西、認真地度過在一起的時光、珍惜在我身旁的人,對我來說這才是生活的態度與意義,也是幸福。

昨天讀了《反貧困》這本書,裡面提到所謂的貧窮除了是用金錢來做思考以外,也包含了人際關係、社會網絡的貧乏,因為那些一直陪在我身邊的人,雖然我總是因為缺錢而當到各地當派遣,但我仍然感覺到自己很幸福。

天元宮賞櫻計畫失敗,但其實路上就可以找到了:D
一起追星最開心(●′ω`●)
路上撿到的美麗木棉花
象山,我其實喜歡台北,因為我們都在這裡相遇。


ALL NEED LOVE!!
AND I LIVE WITH YOUR LOVE!! ♥
我正在修我的幸福學分,從每一個日常中體會美好。

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

充滿愛的愚人節


老闆拿著鉛筆在牆上打著草稿,像是端詳一件藝術品一樣在意每個角度跟大小,布希拿著水桶抹布驚險地在三層樓高的鐵窗上,幫我洗窗戶,已經好幾年沒用過水彩的我,在拿著色筆調色盤的瞬間又成了孩子,在牆面上畫上一個又一個愛心,Julie在臉書上留言,要我留一塊空白給她畫。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愚人節,你們沒有說太多安慰我的話,也沒有嘗試鼓勵我,只是陪著我一起在東區街頭走來走去、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和我一起打造空間,而這些都是最真摯的支持。

我很高興在23歲的時候表達了自己的心意,而不是在32歲或是52歲,雖然也許那時候的我可能可以用更富有畫面的文字來描繪你,但那時候的我不知道還是不是能帶著天真直率的眼神,也許我已經老了,但你還是20多歲的你。要說完全不在意是騙人的,但我並不感覺受傷,在那個夜晚以後,我更明白好好活在每個當下是多麼的重要,去感受每個當下的所見所聞所愛,不用詮釋只是感受,對於生活,如果淺嘗即止那只是傾斜的表象,但感受的夠深刻便能感覺世界的美好,那些美好非語言能承受,只能用感官來細細品味。

總是有那麼多曾經親密的人,漸漸從我們生活中fade out,我們帶著一點點的哀傷談論這一切,有些故事都在尷尬中結束,然後隨著事過境遷而淡忘,或許哪天我們可以在笑中聊著全部的故事。愚人節的隔天,前一晚睡覺時我沒有拉起窗簾,陽光從太乾淨的窗戶灑入,我起床抬頭看到佈滿牆面、各色不同大小的愛心,我想,怎麼能再要求更多呢?你們已經給我太多的溫柔。